言盗受上赏,言反蒙显诛。
二世昏庸不足论,先生之言何太谀。
仓黄亡命出关走,今日几难脱虎口。
刘项交驰斗五年,流离转徙亦可怜。
先生所事且十主,委蛇委蛇又何补。
君不见,儒冠儒服帝所嗔,短衣楚制聊逢君。
当年尚欲脱虎口,此日安敢披龙鳞。
读《史记》四十首 其二十五 脱虎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编撰,全书记载了上至黄帝时期,下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其中,”脱虎口”是《史记》中一篇名为《刘敬叔孙通列传》的篇章。
在《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中,“脱虎口”这一章节讲述了秦末大起义时待诏博士叔孙通的经历。当时,秦二世的统治昏庸无道,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叔孙通作为当时的待诏博士,精通典章制度、诗书礼乐等知识,被朝廷征召参与制定礼仪制度的工作。然而,叔孙通并未立即被任命为博士一职,而是被安排在宫中等待机会。
在等待期间,叔孙通目睹了秦朝的种种弊端,深感朝廷已无希望。于是,他决定出关寻找新的出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能够实现自己抱负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危险,最终成功逃离了秦朝的统治范围。这一故事不仅展示了叔孙通的智慧和勇气,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时期的人民生活状态。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中的“脱虎口”篇章不仅是对叔孙通个人经历的描述,更是对当时社会动乱和政治腐败的深刻剖析。通过阅读这一篇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以及社会变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