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我旅寄荒山阿,石室逼仄无人过。
中秋节届月三五,有酒奈此明月何。
微风初定水不波,高天渺渺云似罗。
流辉潋滟出复没,阴晴万里无殊科。
夜静庭虚爱露坐,僮仆僵寐难屡诃。
殷勤自斟复自劝,一杯到手须当歌。
柳色才黄别乡里,征车驰逐少停轨。
故山丛桂今花开,念我友朋及妻子。
云胡不归止于此,转思甲寅之秋客。
闽天一雨两月声,连绵飓风南来海。
水立天吴怒舞龙头轩,连墙十屋九倾圮。
井蛙产灶无炊烟,人民鸡犬尽一劫。
窜伏有类蛇蜿蜒,是时小楼袖手坐,危如累卵嗟孤悬。
鬼伯催人在顷刻,良宵佳节宁堪言。
但见湿云满地收不起,乾坤澒洞为巨渊。
我旧遭此摧心颜,即今何事叹索寞。
今年定较昔年乐,清樽满泛月当头,如此中秋亦不恶。
世事原难足心意,丈夫要贵能磊落。
酒酣击剑舞婆娑,一放双眉成大噱。
白沙中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沙中秋》是一篇文学作品,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下面将详细介绍这篇作品:
作者介绍:《白沙中秋》的作者是山西阳城人张晋,字隽三。张晋是一位诸生,工于七古诗,其一生足迹半天下,虽然晚年落拓以死,但其诗歌才华和生活经历都为其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文学形式:《白沙中秋》属于古典诗词体裁,结合了散文和诗歌的特点,通过对节日景象的描绘、传统活动的叙述以及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风俗。
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等习俗深植人心。作品中通过对中秋节的描述,反映了人们对家庭亲情的重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
艺术特色:张晋的诗作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敬仰。
社会影响:《白沙中秋》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白沙地区对外展示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也吸引了更多外来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除了上述关于《白沙中秋》的介绍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 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
- 阅读张晋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
- 关注当地的节日活动和旅游信息,以便规划自己的旅行计划。
《白沙中秋》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文化底蕴的古典诗词,通过张晋的笔触,读者可以感受到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深厚文化。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回归传统、体验文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