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汴城角楼

落日下层城,苍然远树平。
乱云连岳碧,野火隔江明。
狐兔盘深窟,蒹葭冷旧京。
中原形胜地,画角起边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汴城角楼》是清代诗人张文光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晚霞映照下的边关风光以及中原大地的形胜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简介:张文光,字谯明,祥符人,明代崇祯戊辰进士,入清后历任知县、江南池太道副使等职。张文光在仕途上虽有起伏,但其文学创作成就斐然,有《斗斋诗选》流传后世,可见其在诗歌领域的不凡造诣。

  2. 诗歌原文:《登汴城角楼》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落日下层城,苍然远树平。乱云连岳碧,野火隔江明。狐兔盘深窟,蒹葭冷旧京。中原形胜地,画角起边声。

  3. 诗句解析:诗中“落日下层城”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太阳即将落下的壮丽景象,而“苍然远树平”则表现了远山在落日余晖中的轮廓,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乱云连岳碧”形容远处连绵的山脉如同绿色的波浪,与“野火隔江明”形成对比,后者描绘了江边的景色,野火烧过的痕迹在阳光下格外明亮;“狐兔盘深窟,蒹葭冷旧京”则写出了荒凉之地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孤独而又凄凉的感觉;“中原形胜地,画角起边声”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厚感情的同时,也暗示了边关的紧张氛围和战争的频繁。

  4.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诗中内容可以推测是在清朝初期。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民族融合,边疆地区尤为重要,诗中所描绘的边关景象正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

  5. 艺术特色:作为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古诗,《登汴城角楼》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首先,它运用了传统的诗歌形式,即五言律诗,这在当时是比较正式且成熟的诗体形式,体现了诗人严谨的学术态度。其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塞地区的壮美和荒凉,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再次,诗中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如“画角起边声”不仅描述了实际的声音,还象征着边境战事的频繁和国家的不稳定状态。最后,诗人的情感表达深刻而真挚,使得整首诗不仅是对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感慨。

《登汴城角楼》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介绍和分析,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还能深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及其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