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清溪尽自然,悠游杖履便成仙。
出山已作归山计,似较留侯着更先。
读邺侯传书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邺侯传书后》是清代诗人张思耀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通过曹操与刘备的故事,表达了对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反思与对权力和道德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道德追求。诗中既有历史的回顾,也有现实社会的批判,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中的“大道有消长,哲人在乘时”表明诗人认为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命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个人的一时兴起或野心所致。这种观点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强调了社会环境和条件在历史事件中的重要性。
诗歌中的“身没汉鼎成,功高名不遂”反映了一种关于权力和名声的反思。曹操虽然建立了汉朝,但最终未能善终,其功业也并未得到完全的认可。这反映出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功高震主结局的担忧,以及对权力滥用的批评。
诗中的“清白传家远,忠良世世尊”赞美了曹操家族的清白和忠诚。这种赞扬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家庭道德和社会道德的期望。
诗中的“功名非吾事,归老林下居”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反映了作者对于个人名利的超脱,以及对于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读邺侯传书后》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思考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历史哲学和文化价值观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文化和个人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