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游灵鹫寺

落日下秋山,古寺锁烟树。
倦鸟知飞还,石梁少人渡。
松径常寂寥,脱巾时独步。
山花随意发,微闻香风度。
此中有禅机,慧心自灵悟。
徘徊山月高,草露湿芒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阳游灵鹫寺》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禅意悠远的诗作。这首诗通过对秋山古寺和落日余晖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超然物外、静谧清雅的佛教圣地景象。以下是关于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元代徐贲:徐贲(约公元1302—1371年),字子仁,号东痴,浙江嘉兴人,元朝文学家。他的作品多以描绘山水田园为主,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游灵鹫寺》就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鹫寺的幽静与神秘。
  • 清代张志峨:张志峨(公元1648—1698年),字子开,号石湖,浙江嘉善人,清朝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广泛涉及山川风景、历史典故、人生哲理等领域。张志峨的诗歌往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深受读者喜爱。
  1. 诗句原文及翻译
  • 诗句原文:“香林竹树疏,灵鹫古僧居。净几陈斋器,名函贮梵书。”
  • 译文:在香树林中,竹子稀疏,灵鹫寺古色古香地矗立在那里。寺庙内清净而整洁,摆放着斋饭用具,里面装满了佛教经典。
  • 诗句原文:“澄观诸相外,幽咏六时余。每到成清坐,尘根亦自除。”
  • 译文:在观察世间一切现象之外,常常进行深奥的思考。每次坐在清静之地,都能使心灵的尘埃得到净化。
  1. 作品鉴赏
  • 艺术特色:《重阳游灵鹫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将景物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倦鸟知飞还”象征着归隐之情,“脱巾时独步”则表达了诗人独自漫步时的悠然心境。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佛法的虔诚。诗人通过对灵鹫寺秋日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远离尘嚣、内心宁静的境界。诗中的“尘根亦自除”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净化的追求。
  1. 文化背景
  • 历史渊源:灵鹫寺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多次重建和修复。这座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的著名古寺,不仅是佛教文化的瑰宝,也是研究中国宗教史和文化史的重要遗址。
  • 地理环境:灵鹫寺依山而建,周围环境幽静,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山峦叠翠,林木葱茏,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为僧侣修行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重阳游灵鹫寺》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象的诗作,更是一幅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禅宗思想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和赏析,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古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