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惠应寺 其二

竹色千霄直,闲房开翠微。
人穿萝薜径,僧制芰荷衣。
篱果随时落,溪云傍晚归。
愧非元度逸,常得息尘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过惠应寺其二》是由唐代诗人张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生平
  • 张度,字元度,桐城人,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和情感状态,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1. 诗歌原文
    竹色千霄直,闲房开翠微。
    人穿萝薜径,僧制芰荷衣。
    篱果随时落,溪云傍晚归。
    愧非元度逸,常得息尘机。

  2. 诗歌注释

  • “竹色千霄直,闲房开翠微”描绘了寺庙周围高大挺拔的竹林和宁静的房间,给人一种幽静之感。
  • “人穿萝薜径”形象地描述了游客在林间小道上的活动,“萝薜”是一种攀缘植物,常用来修饰山路或小路,给人以自然之美的感受。
  • “篱果随时落,溪云傍晚归”则表现了自然界景物的动态变化,如果实的成熟与凋零、晚霞的变幻。
  • “愧非元度逸,常得息尘机”则体现了诗人虽身处繁华却能超然物外的心境,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
  1. 诗歌鉴赏
  • 《重过惠应寺其二》以其简洁优美的语言、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 通过对竹、人、路、云等元素的描写,诗人不仅营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自然环境,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艺术特色
  • 诗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每一个词句都经过精心打磨,达到了高度的艺术统一。
  • 通过对比手法(如“竹色千霄直”与“闲房开翠微”),突出了景色的美丽与宁静。
  • 运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如“篱果随时落”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增加了诗歌的深度。
  1. 思想内容
  • 诗歌通过对自然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和内心平静的重视。
  • 反映出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
  • 体现了诗人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即人们应该像大自然一样,和谐共生,相互理解。

张度的《重过惠应寺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与人文情怀的作品。它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山林之中,体会到诗人所倡导的那种淡泊明志、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