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心同 秋夜听虫声

小院黄昏,晚凉时节。
盼一轮兔魂将升,听几树蝉嘶乍歇。
早又换络纬,吟风终宵呜咽。
更被草虫饶舌,韵尤凄切。
秋来况只有侬知,胸次恶欲和伊说。
也亏它絮语相依,不烦深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两心同·秋夜听虫声》是清代诗人张令仪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张令仪的生平:张令仪,字柔嘉,桐城(今属安徽)人,姚湘门之妻。他不仅是一位词作家,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其创作涉及诗歌和词赋等多种文学体裁。
  • 词作风格:张令仪的词作以温婉、细腻见长,能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将内心的感悟传达给读者。
  1. 词作原文及其翻译和赏析
  • 原文:小院黄昏,晚凉时节。盼一轮兔魂将升,听几树蝉嘶乍歇。早又换络纬,吟风终宵呜咽。更被草虫饶舌,韵尤凄切。秋来况只有侬知,胸次恶欲和伊说。也亏它絮语相依,不烦深责。
  • 译文和注释:词中的“小院黄昏”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表达了词人渴望与爱人共享这份宁静的心情;“盼一轮兔魂将升”则形象地描述了夜晚月亮初升的情景,象征着希望与美好;“更被草虫饶舌”则表达了词人在秋夜里听到虫鸣时的愉悦心情。
  • 作品赏析:张令仪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使得这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通过对秋天夜晚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词人内心的柔情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1. 背景及影响
  • 创作背景:此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词人的生活经历有关。在古代中国,文人常常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状态。《两心同·秋夜听虫声》作为张令仪的代表作品之一,反映了他的文学造诣和艺术追求。
  • 文化意义:这首词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文化的传承。它通过古典诗词的形式,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两心同·秋夜听虫声》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词人的才情和情感,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