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绣床凝思

闲里金针,早完朝课。
无端惹起闲愁大。
怪它有鸟唤鸳鸯,双双戏处清萍破。
半响神驰,心情无奈。
不知帘外花阴过。
娇波凝睇九回肠,红绒嚼向何人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绣床凝思》是元朝诗人沈禧的作品,全诗描绘了诗人在绣床上沉思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写,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作者:沈禧,元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百态的思考。
  • 创作背景:《踏莎行·绣床凝思》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作品内容推测,可能是在诗人晚年或仕途不顺时所写。
  1. 诗词原文
  • 原文节选如下:“亲组香绒,错综纹理。倚床脉脉如春醉。沉吟暗想玉京人,雕鞍何处鸣珂里。”
  1. 词义解析
  • 亲组香绒,错综纹理:形容绣床材质的细腻与花纹的独特,给人以美的享受。
  • 倚床脉脉如春醉: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倚床而坐,仿佛沉醉在春天的美景中。
  • 沉吟暗想玉京人,雕鞍何处鸣珂里: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故乡的向往。
  1. 赏析
  • 自然之美:诗歌开头即展现了一幅精美的绣床画卷,通过对绣床上花纹的描述,展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
  • 情感深邃:诗人不仅赞美了绣床的精美,更通过“沉吟暗想”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 象征意义:绣床作为载体,承载着诗人的思乡之情,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留恋。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使人产生共鸣。
  • 语言优美:诗句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体现了元曲的艺术风格。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故乡、亲人以及美好生活的珍视和渴望。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元代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古代手工艺和文人生活的重要资料。
  • 审美价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示了元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 教育价值: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对于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也要关注他人的生活和情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踏莎行·绣床凝思》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元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