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桑花落,黄竹歌停,惊飙飞度天关。病里愁多,宵长梦也无闲。人间未知何世,阻沧波、空对丛菅。最悽念,是城边北斗,湖上西山。
衣影十年销尽,几深杯、夕引长铗朝弹。往事沉吟,伤心饼菜春盘。孤桐料无人赏,但哀时、不赋猗兰。背残照,渐江头、吹送暮寒。
声声慢 · 和叔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声声慢·和叔问》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写秋景抒发了作者的孤独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
主题分析:这首词以”声声慢”为标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中的失意和孤独感。
词作背景:据传,此词是在黄庭坚与苏轼等人被贬谪至岭南时所作。当时的政治环境险恶,许多有才能的文人被排挤,黄庭坚也在其中。这首词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情感表达:整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通过对秋虫叫声的描写,传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助。
艺术手法:这首词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秋虫的叫声比作自己的哀怨和无奈,将落叶比作自己飘零的命运等,增强了词的表现力。
文化影响:这首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词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展示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个人见解:我认为这首词不仅是黄庭坚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也是他对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它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