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年来止两公,云霄并峙表清忠。
后生多学前贤畏,时局更新大节同。
尽取樗蒲投巨浪,乐观鼓箧畅儒风。
升堂无异临师保,炳烛犹堪策病翁。
改建贤良祠于祠中设仕学院书示众官祠祀杨清师端公亲仁、胡文忠公林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改建贤良祠于祠中设仕学院书示众官》是清代文人张之洞在1882年所写的一篇文稿。该文主要介绍了他为了纪念清朝的两位著名官员杨清师端公和胡文忠公林翼,决定在贤良祠内部设立一个学习场所——仕学院,并对外公布其目的和意义。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岩,湖南长沙人,晚清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洋务派重要成员之一,也是近代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推动者。他在任湖广总督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旨在振兴中华,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在《改建贤良祠于祠中设仕学院书示众官》中,张之洞提到:“夫学所以为教也,而教所以为用也”,他认为学问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学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和培养人才,而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因此,他在贤良祠内设立了仕学院,意在通过教育和学习,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来支持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张之洞在文中也强调了对这两位官员的崇敬与怀念,以及他们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贡献。他认为,这两位官员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的成就,而且在道德品质上也值得后人学习和尊敬。
《改建贤良祠于祠中设仕学院书示众官》是一篇具有深远意义的文稿,它不仅展示了张之洞的学识和思想,也反映了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对于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