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纱 永平道中作

风柳疏疏飐酒旗。
夕阳下尽月来时。
一般情绪少人知。
梦里镇长无觅处,晓来何苦又相思。
人间天上两空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惠言的《浣溪纱·永平道中作》是一首充满意境与情感的词作。下面将围绕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张惠言生平:张惠言,字皋文,号茗柯,生于清代嘉庆四年(1799年),常州(今属江苏)人,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也是“常州词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词作以典雅著称,在散文和诗词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 《浣溪纱·永平道中作》:风柳疏疏飐酒旗。夕阳下尽月来时。一般情绪少人知。梦里镇长无觅处,晓来何苦又相思。人间天上两空期。
  1. 诗歌赏析
  • 意象描绘:此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如“风柳”、“酒旗”和“夕阳”、“月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意境。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乡野之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迷茫。他梦寐以求的情感追求却总是无法得到满足,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得他的心境更加复杂和矛盾。
  • 哲理思考:虽然诗中的“人间天上两空期”可能含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整体来看,它更多地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接受和领悟。
  1. 创作背景
  • 《浣溪纱·永平道中作》的创作背景较为独特,这首词可能是在张惠言游历至永平道中时所写。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会遇到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这些都可能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 张惠言作为进士出身,在官场上或许经历了不少波折,这种经历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让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1. 文化意义
  • 从文化角度来看,张惠言的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他的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可以看出《浣溪纱·永平道中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人生哲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更好地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