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归四首 其三

松风萝月送馀年,暮霭朝风别有天。
门为看山宁用杜,车还驾鹿不须悬。
烹茶泉比中泠水,荷锸秧分下噀田。
老我得从耕牧者,萧闲真觉主恩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乡友王俊杰南归四首·其三》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昌祺的作品。下面将进行更深入的解释和分析:

  1. 作者背景
  • 李昌祺的生平:李昌祺,字子建,号东篱,明代浙江上虞人。他于洪武四年中进士,授定襄县丞,后历广西按察佥事,永乐时为考功郎中,预修《永乐大典》,官至饶州知府。
  1. 作品鉴赏
  • 诗歌主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通过描绘白云狼藉、旌旗飘扬的画面,表达了朋友南归时的壮志豪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 艺术手法:李昌祺在这首诗中巧妙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如用“白云狼藉旧林丘”来象征友人离开后的空旷与寂寥,用“浮生滟滪一扁舟”来形容人生的漂泊不定。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厚意,诗人通过对友人南归情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这种情感的真挚表达,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作品。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送乡友王俊杰南归四首·其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其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和意象,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同时,诗中的意境也较为深远,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 后世评价:此诗被后世广泛传诵,许多学者和评论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伤,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文关怀。
  • 文化影响:作为明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一,《送乡友王俊杰南归四首·其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文学创作之中,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经典之作。

《送乡友王俊杰南归四首·其三》不仅是一首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明代文人的才情和情怀,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