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子大赴江西

才子秋风泪点多,远行霜晓唱骊歌。
三年皮骨空人役,千载文章奈命何?
紫气豫章龙变化,青峰彭蠡雁经过。
旧是慷慨《南征赋》,送客都门发已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沈子大赴江西》是清代诗人张大受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信息:

  1. 诗歌作者:《送沈子大赴江西》的作者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张大受。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还有书法作品流传于世。
  2. 诗歌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当时张大受作为进士进入官场,担任过检讨和四川乡试正考官等职位。他的一生虽然历经仕途沉浮,但始终保持着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3. 诗歌原文
    才子秋风泪点多,远行霜晓唱骊歌。
    三年皮骨空人役,千载文章奈命何?
    紫气豫章龙变化,青峰彭蠡雁经过。
    旧是慷慨《南征赋》,送客都门发已皤。
  4. 诗歌解析:张大受以深情厚意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与祝福,同时也抒发了自身对人生无常与世事变幻的感慨。诗句中的“紫气豫章”与“青峰彭蠡”等意象,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还暗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和对友情的珍视。
  5. 诗歌鉴赏:张大受在《送沈子大赴江西》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例如,“三年皮骨空人役”反映了作者对于政治生涯中辛劳奔波的感慨;“紫气豫章龙变化”则可能象征着沈子大如同龙一般,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变革力量。
  6. 诗歌影响:作为清代文人的代表之作,张大受的这首《送沈子大赴江西》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学者的关注,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也使其成为后世研究的重要对象,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清代社会文化风貌的窗口。

通过对《送沈子大赴江西》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它不仅是一首情感充沛的赠别诗作,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