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宋频登夫子堂,传经应比郑公乡。
曾游霁月光风里,早叹浮云白日旁。
众母至今歌子产,伏龙畴昔起南阳。
音容似昨人千载,赢得吴民泪溢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过宋频登夫子堂,传经应比郑公乡。
曾游霁月光风里,早叹浮云白日旁。
众母至今歌子产,伏龙畴昔起南阳。
音容似昨人千载,赢得吴民泪溢眶。
《睢州谒汤公祠》
张大受的《睢州谒汤公祠》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历史的七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和人物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
“过宋频登夫子堂,传经应比郑公乡”,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于孔子的尊敬与追思。孔子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传达出他对孔子及其教导的崇敬之情。
“曾游霁月光风里,早叹浮云白日旁”,则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感悟。这种描写不仅仅是对景色的直接描述,更是通过自然景象引发的人生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领悟。
诗的最后两句“众母至今歌子产,伏龙畴昔起南阳”,则是对历史上著名人物的赞美。子产和诸葛亮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睢州谒汤公祠》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