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听秋虫

一声凄其,数声哀怨,世间何物能忧。
惹褊情南阮,涕泪长流。
多少繁红嫩紫,悲咽处、叶落香收。
何况是、残灯夜雨,白发新秋。
休休。
冯唐已老,有角吹残暑,雁语南楼。
怅迩来踪迹,又客皇州。
总是孤臣孽子,千载后、唧唧啾啾。
云窗内、闲吟闲写,与尔同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凤凰台上忆吹箫》是清代诗人张槎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无限感慨和深深的怀旧之情。这首词以凄清哀婉的调子,描绘了秋夜听虫声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心中难以言喻的悲凉与感伤。以下是对其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张槎,字南阮,江南如皋人,有《云锦词》流传于世。作为一位文人,其诗词作品多反映出他对自然美景、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2. 词的原文:《凤凰台上忆吹箫·听秋虫》原文如下:“一声凄其,数声哀怨,世间何物能忧。” 惹褊情南阮,涕泪长流。多少繁红嫩紫,悲咽处、叶落香收。何况是、残灯夜雨,白发新秋。休休。冯唐已老,有角吹残暑,雁语南楼。怅迩来踪迹,又客皇州。总是孤臣孽子,千载后、唧唧啾啾。云窗内、閒吟閒写,与尔同愁。”
  3. 作品鉴赏:此词通过秋虫的哀鸣声,引发出作者对于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其中“一声凄其,数声哀怨”等句子,用词细腻而富有画面感,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秋夜中,聆听着那一声声秋虫的悲鸣。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切体悟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张槎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听秋虫》不仅是一首情感充沛、艺术性强的词作,也是清代词坛上难得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抒情美学,以及文人对于自然景物和内心世界的独到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