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园留题

萧风摵雨墨模糊,强病重游秋气苏。
去国情怀存宝剑,寻花心事落当垆。
过桥鹅鸭频相恼,登阁棠梨暂借扶。
碧海涓涓通是处,坠红消息岂真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海徐园留题》是清代诗人康有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更生、更甡,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不仅是晚清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维新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之一。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士出身,曾因提出变法建议而遭贬斥,晚年流亡国外。

  2. 诗歌原文
    萧风摵雨墨模糊,强病重游秋气苏。
    去国情怀存宝剑,寻花心事落当垆。
    过桥鹅鸭频相恼,登阁棠梨暂借扶。
    碧海涓涓通是处,坠红消息岂真无。

  3. 诗歌赏析

  • 主题与情感:《上海徐园留题》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描述秋风、旧地、故人等元素,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怀旧之情,也有改革之心,体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的责任感。
  • 艺术手法:该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使得诗歌的画面感强烈。例如,“过桥鹅鸭频相恼”,“碧海涓涓通是处”,这些诗句不仅生动描绘了徐园的景致,也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此外,全诗采用了整齐的七言律诗形式,使得整体读起来节奏明快,富有音乐美。

康有为的《上海徐园留题》不仅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的古典诗词,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还能更深入地理解康有为作为一位思想家、政治人物以及诗人的独特之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