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明陵出居庸

镝弦老死不闻声,身是渔阳戍卒营。
胡妇琵琶傅大漠,并儿敕勒倚长城。
帝陵千嶂秋盘马,玉塞平沙晓阅兵。
百里盘崖红柳路,骑驰到驿月微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由明陵出居庸”是一首金代诗人蔡珪创作的纪行诗。这首诗通过对居庸关雄壮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蔡珪:金代诗人,生于北宋末年,其诗作多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关怀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1. 诗句原文
  • 镝弦老死不闻声,身是渔阳戍卒营。胡妇琵琶傅大漠,并儿敕勒倚长城。帝陵千嶂秋盘马,玉塞平沙晓阅兵。百里盘崖红柳路,骑驰到驿月微明。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悟和对国家的热爱。诗中的“帝陵”、“长城”等词展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积淀,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文化气息。
  • 情感丰富:诗人在诗中流露出对家乡、故乡和国家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无常、岁月流转的感慨,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引人深思。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金朝时期,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忧虑和思考。
  • 地理位置:居庸关位于今天的北京市昌平区,是明朝时期的著名边防关口。诗人经过此地,被其雄伟的景色所吸引,因而写下了这首作品。
  1. 艺术特色
  • 形象鲜明:蔡珪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胡妇琵琶”和“帝陵千嶂”,这些生动的形象使整首诗更加鲜活和感人。
  • 语言优美:诗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遥远又亲切的历史场景中。
  1. 文化价值
  • 历史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它展示了古人对于国家和历史的态度和情感表达,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 艺术成就:作为一首纪行诗,它在艺术上有着独到之处,无论是从构思、选材还是表现手法上,都展现了作者的高超技艺。

“由明陵出居庸”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扇窗,让人们得以窥见那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以及文化风貌。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更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