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镇江北固楼

山围城郭南徐镇,石撼潮湍北固楼。
天入长江生远浪,风吹落木下清秋。
山川第一供凭吊,国土三千放远游。
无限霸才成底事,怒涛滚滚向东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镇江北固楼》是清代诗人康有为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表达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之时,对国家兴衰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该作品的相关介绍:

  1. 诗人生平
  •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亦称更生、更甡。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曾积极参与变法维新的运动,主张通过政治改革来振兴中华。康有为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上书光绪帝提出改革意见,并最终成为戊戌政变后的流亡者。尽管后来他持保皇立场,反对民主革命,但康有为的一生充满了政治上的波折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1. 诗歌原文
    山围城郭南徐镇,石撼潮湍北固楼。
    天入长江生远浪,风吹落木下清秋。
    山川第一供凭吊,国土三千放远游。
    无限霸才成底事,怒涛滚滚向东流。

  2. 历史背景

  • 北固楼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据记载,六朝时,梁武帝萧衍曾登临此山,并留下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的赞誉。南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64岁的辛弃疾出任镇江知府,他在任上曾登北固楼,写下了著名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其中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忧虑。
  1. 艺术特色
  • 康有为的诗歌以简洁明快的风格著称。《登镇江北固楼》不仅描绘了北固楼的自然景观,更是借景抒情,通过对山川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怒涛滚滚向东流”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江水汹涌的景象,也暗喻着国家的动荡不安与民族危机的深重。

《登镇江北固楼》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山水诗,它承载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