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清明阊阖开,纷纭抗议上云台。
啖名岂料皆殷浩,受禄谁能似介推。
玉斧画图分水地,金滕作册隐风雷。
治安一策知难上,只是江湖心未灰。
感事 时马江败诣阙上书请变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感事》是明代文学家李贽的作品,属于散文。该作品主要讲述了作者在马江之战后赴京上书请求进行改革的故事。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富有感染力,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之情。
以下是《感事》的部分内容:
时马江败,余赴阙上书请变法。帝不纳,余遂退居林下。
然余未尝忘国也。一日,偶过一古庙,见一老翁坐于石上,手持长剑,意态闲适。余问之:“先生何为者?”
老翁曰:“我乃一武夫也,昔日曾为国家征战四方,如今已功成名就,无所事事。但我心中仍念着国事,不忍离去。”
余听罢,心中感慨万分。于是便与老翁畅谈起来,谈论国家大事及自己的改革主张。老翁听得入迷,频频点头称善。
夜深人静之时,余独自坐在窗前,思绪万千。回想起自己为国家奋斗的经历,心中充满了自豪与骄傲。然而,我也深知国家的现状并不乐观,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我决定再次上书皇帝,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
第二天,余再次来到皇宫,向皇帝呈递了自己的建议书。皇帝看了之后,沉默片刻,然后说道:“你的意见很好,我会考虑采纳。但你也要明白,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听到这句话,余心中一阵激动。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等待着他。但无论如何,他都会坚定地走下去。因为他知道,只有通过改革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振兴。
这就是《感事》,一个关于改革、责任与担当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勇于承担并付诸实践,就能为国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