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清明阊阖开,纷纭抗议上云台。
啖名岂料皆殷浩,受禄谁能似介推。
玉斧画图分水地,金滕作册隐风雷。
治安一策知难上,只是江湖心未灰。

【注释】

①上帝:指皇帝。清明:指清明的天象,比喻皇帝圣明清明。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借指皇宫的门阙。开:指开门迎客,喻皇帝接见大臣。纷纭:众多的样子。抗议:指责、非议。上云台:登上朝廷(或皇帝)。②啖名:贪图名利。殷浩:晋朝人,曾为王导幕僚,后被桓温陷害。事见《晋书·殷浩传》。“殷浩”三句:意谓:你(诗人)怎么料到自己会像殷浩一样,贪求名位而最终身败名裂呢?受禄:接受俸禄,比喻做官。谁能似介推:意谓谁又能够像介子推那样隐忍不言,不求名利?③玉斧画图分水地:用玉做的斧子画出江河湖海的地形图,用以说明治国安民的方法。《左传·宣公十五年》:“郑伯始平于陈,使太子华侍于师。师退,请其故。辞以聚众鼓琴。及盟,郑伯亲听之。子西曰:‘吾闻之罕氏,歌诗必类。放郑声,淫也。今郑声乱于雅乐,君其讨焉。’”《春秋·文公十六年》:“春,王正月,公会晋侯、郑伯、宋公、齐国佐、梁婴父、秦国右宰、许男、曹男人、邢人伐邾。”《左传·定公十三年》:“秋七月辛巳朔,日有食之。既。天王使史克来告难。仲尼将校室,与众升堂坐,讲《诗》、《礼》。史克射稽首而问曰:‘君何以教寡人?’孔子对曰:‘夙夜其命宥密。敬慎威仪,无闲于行。’”金滕:即《周易·系辞下》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中的“河图”和“洛书”。古代用来占卜的书,据说是伏羲氏所创。作册隐风雷:《尚书·益稷》载:“帝令义和,钦哉!勿敢酗酒,勿敢大胜。敬尔有常,戚尔有故,生民保厥居,念终始典于工。”孔颖达疏:“言我当勤修政事,谨守常法,不可妄为饮酒;又当务得民心,不务胜敌。”④治安一策知难上:意谓:治理国家的办法虽然高明,但很难一下子实行。只是江湖心未灰:意谓:即使治理国家的办法难以马上实施,我也不能灰心,仍然会为国为民效力的。

【译文】

皇帝清明,天地清朗,皇宫的门阙敞开了,迎接贤能的人进宫面圣。

人们纷纷指责皇帝用人不当,有的指责他像殷浩那样贪恋权位,有的指责他像介子推那样隐忍不言。

用玉做的斧子画出江河湖海的地形图,用以说明治国安民的方法。

治理国家的高招虽多,但难以一下子实行。我只愿像介子推那样,不为名利所动,继续为国为民效力,决不灰心丧气。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至在马江战败后向唐肃宗上书要求变法时所作。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强烈不满以及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之情。

首联“上帝清明阊阖开,纷纭抗议上云台”,开篇即写皇帝清明,门阙敞开,迎接贤士入朝面圣。这里的“上帝”、“闾阖”都是古代神话中掌管天文历法的神祇,分别代表天的主宰和皇宫的门阙。诗人通过这一象征性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他对皇帝圣明清明的赞美。同时,“纷纭抗议上云台”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即将上奏的上书内容。

颔联“啖名岂料皆殷浩,受禄谁能似介推”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于贪名失实、贪财忘义的行为的批评。这里,诗人以殷浩和介子推为例,表达了他们因贪图名利而失去原则、最终身败名裂的悲剧结局。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

颈联“玉斧画图分水地,金滕作册隐风雷”则转向对治国安民策略的描述。这里的“玉斧”、“金滕”分别代表了帝王的智慧和仁德。通过“分水地”和“隐风雷”两个意象,诗人表达了治理国家需要智慧和策略,既要善于运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人民行为,又要懂得隐忍和包容来化解社会矛盾。这一部分既体现了诗人的政治智慧,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理解。

尾联“治安一策知难上,只是江湖心未灰”则是对诗人自身情感的抒发。虽然治理国家的策略难以马上实施,但他依然会为国为民效力,决不灰心丧气。这里的“江湖”指的是广阔的社会环境,象征着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政治才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