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庐好,泛棹向山塘。
初日淡烟描曙色,夕阳红树染秋光。
疑在虎丘旁。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四十九 (1945乙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燮的《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四十九》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该诗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日山塘的美丽画面,通过对初日、夕阳和红树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特有的色彩与气息。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四十九》的作者为清末近现代初的高燮。高燮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情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日山塘景色中。诗中的“山庐好,泛棹向山塘”一句,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句,传达出一种闲适和向往自然的情感。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初日的淡烟、曙色以及夕阳下的红树,使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从文学手法上来看,《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四十九》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词形式,通过重复的韵脚和押韵技巧,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此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初日的淡烟、夕阳下的红树等,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视觉形象,也增强了诗歌的内在含义和深度。例如,“疑在虎丘旁”一句,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山塘的地理位置,更引发了对古代文化遗址的遐想,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文学价值和影响上来看,《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四十九》不仅是高燮个人的代表作,也是研究清末近现代初期中国诗词的重要资料。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学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高燮的《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四十九》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初日、夕阳和红树等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古代诗词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