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三十六 (1945乙酉)

山庐好,人静夜乘凉。
槐影移窗偏漏月,莲苞含蕊自闻香。
更喜切瓜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三十六(1945乙酉)》是清末近现代初时期的一首诗,作者为高燮。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清人高燮,他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词人,对诗词艺术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
  • 在这首作品中,高燮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 作品原文
  • 山庐好,人物两无猜:这句诗描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人们相互之间没有猜忌之心,可以坦诚相对。
  • 手供瓶花兼蝶至:诗人亲手摆放鲜花,蝴蝶也翩翩而至,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 肩垂岸柳带蝉来:诗人肩头垂挂着柳枝,耳边伴随着蝉鸣,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
  • 妙趣画难该:这里的“妙趣”指的是自然界的美好景色和生活中的趣味,而“画难该”则表达了对这些美好瞬间难以用画笔完全捕捉的意思。
  1. 创作背景
  •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三十六(1945乙酉)》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个特定时期创作的,那时社会相对稳定,人们的生活逐渐恢复到了战前的状态。
  • 高燮作为一位文人,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心态和生活状态。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三十六(1945乙酉)》不仅展示了高燮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领略到高燮的艺术成就,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