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葬花

卷起红幡,解却金铃,泪珠满腮。
记清明才过,画图半幅,芳菲未改,锦绣成堆。
怎奈枝头,一经夜雨,狼藉脂痕处处皆。
飘零甚,怎觅来净土,好把香埋。
几番费我疑猜,便嫁与、东风也不才。
早阶前延伫,从容收拾,阑边凭倚,妥帖安排。
不识今番,关它何事,蝶浪蜂狂去复来。
斜阳外,问芳魂何处,酹尔三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葬花》是一首高佩华创作的词,创作于清朝时期。这首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沁园春·葬花》的详细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高佩华,一位才华横溢的清代文人,以其诗词见长,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及个人情感体验。
  • 时代背景:该词作完成于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国正经历着从封建王朝到现代国家的转型,社会矛盾激化,传统与现代冲突激烈,这种社会环境深刻影响了词的创作主题与风格。
  1. 诗词原文
  • 卷起红幡、解却金铃: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的景象,诗人用卷起红幡来象征哀悼与缅怀之情,同时用解却金铃象征着对过去的告别。
  • 泪珠满腮:表达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悲伤与哀愁,泪水盈颊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悲痛。
  1. 艺术特色
  • 意境描绘:此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凄美的场景,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 情感表达:词中的“怎奈枝头,一经夜雨”等句子,深刻揭示了词人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无助和无奈,以及对社会变迁所带来的个体命运的感慨。

高佩华的《沁园春·葬花》不仅在形式上展现了词的韵律美,更在内容上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成功地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无常和人生悲欢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