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神仙窟,阴阴紫翠浓。
希夷云际卧,毛女树边逢。
二十八潭水,五千馀仞峰。
烟霞都踏遍,欲跨两茅龙。
登华山三首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华山三首 其三》是清代著名诗人高孝本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华山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和山川的秀美。诗中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山水世界。
高孝本,字大立,号青华,浙江嘉兴人。他于康熙三十年中进士,官至绩溪知县。尽管仕途顺利,高孝本却因不善事上官而罢官。在四十岁那年才开始写诗,此后便放浪江湖,以诗酒自娱,直到晚年才逐渐放下世俗的羁绊,专心创作。他的诗作中充满了清新脱俗的气息,被后人传颂。
《登华山三首》作为其中的第三篇,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中的“直到神仙窟,阴阴紫翠浓”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华山深处的神秘氛围和幽深的山林色彩。“希夷云际卧,毛女树边逢”则进一步展示了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和古树参天的自然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
诗中的“烟霞都踏遍,欲跨两茅龙”不仅表达了作者游览过许多地方,对自然美景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同时也隐含着一种超越现实、追求自由的情感表达。这种情感贯穿全诗,使得整首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意义。
《登华山三首 其三》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优美诗歌,更蕴含着诗人对生活、自然与人生的深层次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及诗人高孝本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