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霁偶成

微日初开凉气清,强扶病起怯徐行。
阶前嫩草笼烟睡,帘外新花带雨迎。
云淡晴光浮碧缀,风摇叶色半窗明。
炉香茗汁时相得,频听黄鹂树底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霁偶成》是清代诗人马福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它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

  1. 作者介绍
  • 姓名与背景:马福娥,字兰斋,是浙江秀水人,是清代的诗人。他的生平和诗作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 创作特点:马福娥在诗歌创作上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作品多以清新脱俗见长。在《春霁偶成》中,马福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1. 诗歌原文
  • 诗句一:“微日初开凉气清”,这句诗描述了清晨时分,太阳刚刚升起,天气变得清凉宜人的情景。
  • 诗句二:“强扶病起怯徐行”。诗人因疾病初愈,身体尚未完全恢复,步履蹒跚地缓缓行走。
  • 诗句三:“阶前嫩草笼烟睡”,描写了台阶前的青草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在沉睡。
  • 诗句四:“帘外新花带雨迎”,描绘了窗外新近盛开的花朵被细雨轻轻点缀,更显得生机勃勃。
  • 诗句五:“云淡晴光浮碧缀”,形容天空中的云朵稀疏,阳光透过云层洒下,使得整个天空都显得明亮清澈。
  • 诗句六:“风摇叶色半窗明”,描述微风拂动树叶,使得窗户半边明亮如洗。
  • 诗句七:“炉香茗汁时相得”,暗示着诗人在这样一个宁静美好的时刻,享受着煮茶的香气和品尝着茶水带来的愉悦。
  • 诗句八:“频听黄鹂树底声”,描绘了诗人在树下听到黄鹂的鸣叫声,为这幽静的早晨增添了更多的生气和活力。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这首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情和环境氛围。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如“阶前嫩草”、“帘外新花”等,这些意象为诗歌增添了色彩和生命力。
  • 语言优美: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同时又不失韵味,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1. 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风貌: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自然美和文化氛围。
  • 体现文人精神:这首诗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热爱生活的精神面貌。
  • 传承中华文化: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部分,《春霁偶成》不仅展示了古代诗人的艺术成就,也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春霁偶成》作为一首典型的宋代七言绝句,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也是了解宋代文人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