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伯兄正谊之官阳江

凉风应候至,念君远别离。
别离向天末,握手心伤悲。
仰视浮云翔,长怀征雁飞。
安得假羽翼,毋或相参差。
川原渺无极,雨雪凄以霏。
万里行此始,百里民所依。
言愿继清白,弹琴生光辉。
三年伫报最,骧首双凫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伯兄正谊之官阳江》是一首清代文学作品,作者为马之琼。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兄长离别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其前往远地为官的祝福与期盼。

首先来看这首诗的文学价值。从形式上看,它采用的是杂言体,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常见体裁。这种体裁在音节和节奏上具有一定的自由度,能够表达更丰富、复杂的情感。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情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兄长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其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的美好祝愿。这种情感的真挚和细腻,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离别,而是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探讨这首诗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兄弟情深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这首诗通过描写离别的场景,展现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关怀与支持。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真实描绘,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家庭伦理的重视以及对亲情的珍视。此外,诗中的“安得假羽翼,毋或相参差”等句子,还透露出诗人对兄弟未来道路的关注和对友情的珍重,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讨论这首诗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影响。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文学作品常常承载着特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感。例如,这首诗所反映的兄弟情深、志士情怀等主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社会反响。在现代社会,虽然人际关系的构成和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诗歌中所体现的情感价值和人文关怀仍然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

《送伯兄正谊之官阳江》不仅是一首表达兄弟离别之情的文学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伦理和友情观念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它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