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根文殊像得之五台山僧

五台古树蟠杈枒,几劫山中雨鬘华。
蛟龙穴石五千仞,善根不受诸泥沙。
文殊说法忉利上,历历白榆依瑞相。
忽然倒影落青冥,印入祇林自成像。
老樵腰斧若猿猱,掀萝担取侪蓬蒿。
归来夜半霹雳声,圆光照眼怖欲逃。
苍虬脱鳞木兰裂,中有文殊身似雪。
庄严螺髻妙无伦,纯漆点瞳香海澈。
南来有意伴长耳,应与肉身笑相视。
古佛法相总天成,刻画丹青徒幻诡。
人言此是真文殊,我来瞻礼抚掌吁。
聊作转语开蒙愚,是相非相何别区,万川月影皆如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树根文殊像得之五台山僧》是清代诗人陆攀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对五台山古树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宗教艺术的魅力。

诗中开头就通过“五台古树蟠杈枒”来描写五台山的古树,这种描述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古老,同时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庄严的气息。其次,诗人在诗中写到:“几劫山中雨鬘华”,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五台山历经千年风雨的洗礼,依旧郁郁葱葱的景象,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诗中的“蛟龙穴石五千仞,善根不受诸泥沙”进一步描绘了五台山的自然景观,用“蛟龙穴石”来形容山石如同蛟龙盘踞,而“善根”则象征着五台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佛教信仰。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自然景色,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最后,“文殊说法忉利上,历历白榆依瑞相”这句诗则是以文殊菩萨的教化为象征,表达了佛教教义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和引导作用。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人的思想情感密切相关。清代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和发展,文人常常借助诗歌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陆攀作为清代的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心路历程。这首诗通过描绘五台山的自然景观,不仅展示了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更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宗教情怀和文化责任感。

《树根文殊像得之五台山僧》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和一段深刻的文化传承。它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还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是对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的一次深刻回顾和现代诠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