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舍人寓斋闻捣衣作

广庭月白秋漫漫,主人有酒留客欢。
谁家思妇罢织素,坐调清砧当夜阑。
砧声断续露华湿,不闻门外莎鸡泣。
同是天涯离索情,感时最有闺中急。
力尽回房泪点多,遥怜此际蹙双蛾,西风入怀奈独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曹舍人寓斋闻捣衣作》是清代诗人陶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信息
  • 陶澄(字季深,一字季,号昭万),宝应人,有《湖边草堂集》、《舟车集》等著作传世。
  1. 诗歌原文
  • 广庭月白秋漫漫,主人有酒留客欢。
  • 谁家思妇罢织素,坐调清砧当夜阑。
  • 砧声断续露华湿,不闻门外莎鸡泣。
  • 同是天涯离索情,感时最有闺中急。
  1. 作品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具体时间不详。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月色、砧声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这种艺术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情感深沉:诗人通过对思妇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离愁别绪。
  • 意象丰富:诗中的“砧声”、“露华湿”等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使整首诗显得更为生动和感人。

《曹舍人寓斋闻捣衣作》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天夜晚捣衣之声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