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带事远方,六亲相决绝。
明日疆场人,今日尊酒别。
远人语六亲,此行勿啼血。
丈夫急国难,草莽亦臣节。
中宵闻点兵,慷慨荷长戟。
落月光亏蔽,泉流水呜咽。
同行各有类,宛马蹄踣铁。
临敌愤欲前,贼势颇猖獗。
至尊日西顾,屈指大献捷。
嗟域羊将狼,情事不可说。
前日侦者至,愿即受羁绁。
幕府为解颐,辕门尽欢悦。
革面未旬日,仍复据其穴。
全楚人刳屠,中州土崩裂。
王孙屡婴祸,宰相实塞拙。
悔罪独雉经,谁云是明哲。
我本远戍人,顾此愤益切。
进止莫敢议,吞声驻冰雪。
当石壕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当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而非清代诗人陶澄所作。这首诗作于唐朝,是杜甫“三吏”系列中的一篇,与“三别”相对应,其中包含了对安史之乱期间人民苦难的深刻揭示和对封建统治者残暴行为的强烈批判。以下是关于《石壕吏》的相关介绍:
作者简介:《石壕吏》的作者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中国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以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杜甫的生活背景跨越了唐玄宗至代宗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经历赋予了他的诗歌深厚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社会意识。
创作背景:《石壕吏》的创作背景是在唐肃宗至德年间,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完全平定,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痛苦。这首诗通过描述差吏夜捉老妇服役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不公,以及对普通人民的同情。
文学价值:《石壕吏》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典范,通过对具体事件的真实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洞察。诗中的语言质朴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社会影响:《石壕吏》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珍品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状况,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石壕吏》是杜甫在唐代背景下创作的一首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它通过具体的事件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该作品不仅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