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太平 柳影

前溪后溪,长堤短堤。
阑干半角迷离。
是斜阳下时。
望来似丝,画来似眉。
解人惟有黄鹂。
向烟中一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醉太平·柳影》是清代陶淑创作的一首词,以其优美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陶淑是新城人,卓亭司马第四女,与宁阳周炳有师生之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其家庭和师承关系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个人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追求。

《醉太平·柳影》的原文如下:

前溪后溪,长堤短堤。阑干半角迷离。是斜阳下时。望来似丝,画来似眉。解人惟有黄鹂。向烟中一啼。

这首词以“柳影”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通过对柳树、夕阳、行人等元素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特别是结尾处黄鹂的鸣叫,更是增添了一份生机与希望,使得全词既有深沉内敛之美,又不失生动活泼之气。

《醉太平·柳影》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其精巧的结构与深邃的内涵上。它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语言简练却不失文采,意象丰富且相互呼应。通过“阑干半角”、“斜阳下时”等词语,词人巧妙地营造出一种朦胧美,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之中。同时,通过对柳树、黄鹂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词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使得整首词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醉太平·柳影》不仅是词人陶淑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清代词坛上不可多得的珍品。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都值得深入探讨。通过对这首词的赏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所具备的表达力和影响力。

《醉太平·柳影》是一首集情感、艺术与文化于一体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陶淑卓越的文学才能,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对于爱好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扇通向古人智慧与情感世界的大门,值得细细品味与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