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得月楼联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豫园得月楼联》是清代诗人陶澍的作品,并非现代文学作品。该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对联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上。以下是对联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陶澍,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湖南安化人,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不仅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著有《陶文教公垒集》等著作。

  2. 创作背景:陶澍在嘉庆七年(1802)中进士,之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等职。他在任四川乡试副考官期间,创作了这副对联,并赠予上海豫园的“得月楼”作为装饰。

  3. 对联内容

  • 楼高但任云飞过:此句描绘了得月楼建筑的高大,足以让白云自由地飞过其顶,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 池小能将月送来:这句则是形容得月楼虽小巧,却能够捕捉到月光,映照出美丽的景致,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1. 艺术手法
  • 对比手法:通过对“无人”与“有月”的对比,表达了陶澍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 意象运用:使用“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一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寓意着得月楼因靠近水面而更易受到月光的眷顾,也象征着某种优越的地位或机遇。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这副对联不仅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也是研究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心态的重要资料。
  • 审美价值: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以其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哲理、精湛的技巧,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豫园得月楼联》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对联,它不仅体现了陶澍个人的才华和品味,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哲学思考。对于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人来说,阅读和欣赏这样的作品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和学习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