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飞羽

筠阳竹实旧堪餐,闻道当年驻彩鸾。
日映九苞云并丽,风留片翮穴含丹。
地灵每为惊春信,山色长教破岁寒。
何事探奇今未得,凤毛还向凤池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凤山飞羽》是清代诗人陶履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背景介绍
  • 生平简介:陶履中,字叔和,号卓亭,是清代无锡人。他是一位有才华的学者,曾担任诸生,并有《养真诗草》等著作传世。
  • 创作风格:陶履中的诗歌风格独特,他的诗作通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微妙变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1. 诗词原文与解析
  • 全文展示:《凤山飞羽》是陶履中的代表作之一,全文如下:“筠阳竹实旧堪餐,闻道当年驻彩鸾。日映九苞云并丽,风留片翮穴含丹。地灵每为惊春信,山色长教破岁寒。何事探奇今未得,凤毛还向凤池看。”。
  • 诗意解读: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碧落山看到的景象。诗中“筠阳竹实旧堪餐,闻道当年驻彩鸾”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以及对于美好时光的回忆。“日映九苞云并丽,风留片翮穴含丹”则形象地刻画了碧落山的自然美景,展现了一种和谐而美丽的自然画面。
  1. 历史背景与传说
  • 名称由来:碧落山位于江西高安市锦江之北,原名凤山,因唐代应智顼时期曾有凤凰在此栖息而得名。
  • 历史典故:相传唐武德年间,应智顼镇守此山,有凤凰栖集于此山,因此得名凤山。这一传说使得碧落山更加充满了神秘色彩,成为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
  1. 艺术特点与社会影响
  • 艺术成就:陶履中的《凤山飞羽》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展现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其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使得读者能够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和欣赏这首诗的美。
  • 社会评价:陶履中的《凤山飞羽》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凤山飞羽》作为清代诗人陶履中的经典之作,不仅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宝贵贡献,也是研究清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理解,人们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到文学艺术在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