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赠彊村老人

中酒愁醒,当花笑浅,小颓风范犹存。
刻意春边,年年冰绪难温。
故人鹤瘦今安在,过废园、密竹斜门。
问新来、小极扶头,消几黄昏。
天涯芳草归何处,算东风过后,空染啼痕。
校字灯窗,些些未了知闻。
青山青史馀双鬓,看镜中、清冷千春。
只飘零、无计销除,还近芳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赠彊村老人》读后感

陈曾寿的《高阳台·赠彊村老人》是一首充满历史气息和深沉情感的作品。诗中,陈曾寿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鸦片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国家财富的巨大损失,同时表达了他坚决禁烟、抵御外侮的豪情壮志。

在阅读这首诗时,我被其中“中酒愁醒,当花笑浅,小颓风范犹存”的句子所打动。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一种既颓废又不失傲骨的文人形象,让人不禁想象到这位老人在鸦片肆虐下的无奈与悲凉。而“刻意春边,年年冰绪难温”则揭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深深无奈。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首诗还透露出一种超越时间的文化自信和历史担当。诗人不仅关注眼前的苦难,更将眼光投向历史的深处,表达了对于民族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这种深刻的历史观和文化责任感,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艺术表现,更是一次精神洗礼。

读完这首诗后,我深受触动,仿佛看到了一个时代背景下,一位文人面对国家兴衰、个人命运沉浮时的复杂心情和坚定立场。陈曾寿的这份豪情壮志,让我深刻理解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正义的执着都是不应被遗忘的宝贵精神财富。

《高阳台·赠彊村老人》不仅是陈曾寿诗歌艺术的一次成功尝试,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一个文人对时代、对社会深切的关注和思考,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