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戒坛寺

落日策蹇苍山中,过雨涧谷香蒙茏。
千盘万转不见寺,划然斗绝开神宫。
入门趋殿犹里许,广台千步高连穹。
凭崖下视转空阔,来处镵削皆平庸。
未穷山深见山骨,磊珂称意数十松。
惜哉神物一先化,蟠际冥漠无由踪。
虬髯海客席庑下,灵液正满玻璃钟。
山僧导宿启扃钥,院幽石古深房栊。
牡丹连丛堆碧叶,想见如斗春花红。
清晨跻攀纵眺望,帝畿一线呈纤洪。
俄然足底荡云海,石阑以外空蒙蒙。
天低殿角忽浮动,回头陡失青芙蓉。
恭瞻天下第一坛,收纳万象如朝宗。
智名勇功无坚固,独以戒力担无穷。
一心直贯无量劫,我来赞叹如螟蠓。
彼法有人知何晚,于此惊倒南皮翁。
后有来者别开径,不知天外藏何峰。
嗟予尘土纷世念,一夕暂洗清凉风。
去嚣憩寂终不得,夜梦乡井还忡忡。
传闻岩颠有穴处,髫年早识千缘空。
云深路绝窘初步,虽有寒拾何能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戒坛寺》是陈曾寿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戒坛寺的描绘,展现了寺庙的庄重和自然风光的壮丽。以下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 落日策蹇苍山中,过雨涧谷香蒙茏。
  • 千盘万转不见寺,划然斗绝开神宫。
  • 入门趋殿犹里许,广台千步高连穹。
  • 凭崖下视转空阔,来处镵削皆平庸。
  • 未穷山深见山骨,磊珂称意数十松。
  • 惜哉神物一先化,蟠际冥漠无由踪。
  1. 诗歌赏析
  • 景色描写:《游戒坛寺》以“落日”开头,描绘了苍山中的晚霞与雨后的涧谷香气交织的景致。这种景象不仅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仰和内心的宁静。
  • 寺庙描绘:通过“千盘万转不见寺,划然斗绝开神宫。”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进入戒坛寺的艰难过程以及最终发现其雄伟建筑时的惊叹。这不仅是一次空间上的移动,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最后四句“入门趋殿犹里许,广台千步高连穹。凭崖下视转空阔,来处镵削皆平庸。”则进一步展现了戒坛寺的宏伟壮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1. 文学地位
  • 历史价值:作为清代的文学作品,《游戒坛寺》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它记录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
  • 艺术成就:此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体现在对景物的精细刻画以及对情感的真挚表达上,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感知能力。
  • 文化意义: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宗教场所的崇敬和自然美的赞美。它也体现了文人在追求精神境界过程中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1. 后世影响
  • 学术研究:学者们在研究戒台寺等古迹时经常引用陈曾寿的《游戒坛寺》,作为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的依据。
  • 教育传承:在文学教育和历史教学中,《游戒坛寺》常常被用作案例分析,用以展示古代诗文如何反映和塑造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

《游戒坛寺》不仅仅是一篇描述古寺美景的诗歌,它还承载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通过这首诗,读者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