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徙居白门,留别公湛

谁道吟怀浅。
有鲲弦、吴天怨别,苦啼春雁。
烟雨溟蒙明朝路,兰枻暂教留恋。
更细写、愁痕低泫。
一幅墨花和泪舞,料桃潭、不及情难遣。
杨柳岸,片帆远。
冷风吹皱沧波面。
最难忘、词场伴侣,故乡英彦。
千里卜居南朝地,凭吊粉残脂黯。
但梦里、蘼芜缱绻。
锦瑟年华须痛惜,待重逢、畅泻金樽满。
鬓边语,音睍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徙居白门,留别公湛》赏析

陈衡恪的《金缕曲 徙居白门,留别公湛》在近现代诗坛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其深邃而富有哲理的内涵,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中国古典诗歌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的杰出代表。

诗中“谁道吟怀浅”一句开篇,便以反问的形式引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紧接着,“有鲲弦、吴天怨别,苦啼春雁”描绘出一幅离别的场景,鲲鱼弦声悠扬,吴地的天空仿佛也在为别离哀鸣,春雁的啼叫更添了几分离愁。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象征,使得整首诗的情绪层次更加丰富。

“烟雨溟濛明朝路,兰枻暂教留恋”两句,诗人借烟雨蒙蒙的道路和停泊的兰舟来表达了对未来路途的不舍和对现实的留恋。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矛盾心理,也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深刻反思。

“更细写、愁痕低泫”中的“更低泫”一词,将诗人内心的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能透过文字感受到那滴落在纸上的泪珠。这种用笔之妙,令人惊叹,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情感表达的精准把握。

“一幅墨花和泪舞,料桃潭”这两句更是把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墨色淋漓间,仿佛是诗人挥洒自如的笔墨,化作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与泪如雨下的形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艺术图景。

我们可以看到陈衡恪如何巧妙地运用传统诗词的表现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创造出既具象又抽象的艺术作品。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对现代诗歌艺术的一次革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