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八日雪感赋

残腊亘晴色,融暖如芳春。
稍稍蚊蚋出,溪岸生微尘。
一宵风满屋,骑月玄云屯。
破晓雪作团,鳞甲迎缤纷。
蹲鸦啼觜缩,过雁犹能群。
坐念地维裂,笳鼓殷南征。
伐叛昆明池,又成鹬蚌争。
江关疲牵挽,万里连颦呻。
掷骨娱左纛,举鼎殉天刑。
尔曹材文武,议礼从谈兵。
雪中涕泗尺,告哀生不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腊月十八日雪感赋》是陈三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1. 作者简介
  • 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他是一位清朝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其诗歌风格以沉郁悲壮见称。陈三立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均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清末民初的文化革新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残腊亘晴色,融暖如芳春:首联描绘了腊月十八日的天气,虽然寒冷,但阳光明媚,仿佛春天般的温暖。
  • 稍稍蚊蚋出,溪岸生微尘:颔联写微风吹过,水面上的蚊子和尘埃都开始出现,暗示着冬天的寒冷。
  • 一宵风满屋,骑月玄云屯:颈联描述了夜晚风大的情景,月光下的天空布满了乌云。
  • 破晓雪作团,鳞甲迎缤纷:尾联描绘了破晓时分,大雪像团一样落下,覆盖了大地,美丽而又壮观。
  1. 创作背景
  • 《腊月十八日雪感赋》创作于至元五年(1339年),这一年的腊八节,大雪纷飞。诗题中的魏伯亮时任洪城县令,这一天,诗人赋诗二首赠予魏伯亮,此为其一。
  1. 文学史地位
  • 陈三立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腊月十八日雪感赋》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1. 文学鉴赏
  •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通过对冬日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
  1. 文化意义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冬天的景象,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腊月十八日雪感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和哲思的表达。它展示了诗人深刻的思想感情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诗歌艺术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