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剑丞过沪上旧居寄怀

门前青松枝,缚作扫尘帚。
尘入溪水流,蜂蝶满晴牖。
废书属有念,一几古无偶。
开阖见忆篇,幻影叠邱阜。
故椽残纸堆,罪言中八九。
卧疾十日雨,子为裹饭友。
作痴认巢痕,身亦栖栖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酬剑丞过沪上旧居寄怀》是陈三立所作的一首现代诗歌。在这首诗中,陈三立以“门前青松枝”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画面:门前的青松枝被绑作扫尘的工具,象征着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感慨。诗中的“尘入溪水流,蜂蝶满晴牖”进一步展现了自然景象与生活状态的交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

诗的后部分通过“废书属有念,一几古无偶”等句子表达了作者对于书籍的珍视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既有对往昔岁月的描述,又不乏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

陈三立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语言朴实而深刻,深受读者喜爱。陈三立的诗歌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也在形式上追求创新和突破。其作品多采用自然景物作为比喻,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探讨文学作品时,不仅要了解作品本身的内容和形式,还应关注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例如,陈三立的作品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环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因此,理解陈三立的文学作品,不仅需要阅读文本本身,还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分析。

《次韵酬剑丞过沪上旧居寄怀》不仅展示了陈三立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陈三立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风格,同时也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脉络和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