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玉胎羹十六韵

尚书趣益高,鼎味登新样。
花瓣芼竹萌,香色俨醇酿。
仙传餐玉法,巧试无多让。
艳夺女郎妆,清挹君子量。
馨逸土膏全,沆瀣天倪养。
落英合二美,回甘快一饷。
琼糜傥其亚,皛饭恐相妨。
苗疑蓝田种,筐肯湘妃贶。
点匙忌萍菹,堆桉屏蒟酱。
灵液输浸淫,砑光浮荡漾。
蕨哂小儿拳,酒换渴羌脏。
不数山蓣汤,欲接春菜唱。
拂衣落江海,差谢啖蟆谤。
浇胸渣滓净,遗世神俱王。
同功三危露,饮和恶能忘。
玉糁压南烹,创获公与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玉胎羹十六韵》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三立的作品。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他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

《咏玉胎羹十六韵》是陈三立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的诗歌作品。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在情感表达上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以下是具体介绍:

  • 诗作内容解析:诗中描述了玉胎羹的制作过程以及其美味可口的特点,如尚书趣益高、鼎味登新样等。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美食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文化背景考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政治氛围有关。陈三立作为维新派人物,他的诗歌常常蕴含着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憧憬。通过描绘玉胎羹的制作,可能是在隐喻当时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咏玉胎羹十六韵》不仅是一首描写美食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欣赏到陈三立卓越的诗歌才华,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这不仅是对古典文学的一种传承,也是对现代文学的一种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