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杂感五首 其五

入湖对匡山,巉岩界汪壁。
松萝垂蛟蛇,吼浪气上击。
结辈四五人,攀游尚历历。
歌吟以飘残,光景不可觅。
一人掀虬髯,守郡誓报国。
一人长安归,埃风瘁颜色。
二人百僚底,眄睐刷翮翼。
其一死阙下,凶乱见轰逼。
孤生何伥伥,馀喘伏豚苙。
提携万疚恨,溢作中夜泣。
灵怪回我肠,八极有孑立。
猿挂到天藤,昏鸦噪而入。
呜呼世变大,终侍五老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行杂感五首 其五》是明代诗人彭孙贻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作品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象和深沉的情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世事的感慨与思考。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寒波生水末,秋色满林皋。
    入夹江流怒,维舟月影高。
    蘋分鱼避艇,岸侧柳横篙。
    取次开行箧,新飙上缊袍。

  2. 诗歌赏析

  • 寒波生水末:描述了江面因寒冷而生出波浪的景象。这里的“寒波”指的是水中因为气温较低而形成的一种现象,而“生水末”则暗示了这种寒冷的天气给水面带来了新的活力。
  • 秋色满林皋:描绘了秋天时树林中的景色。这里的“秋色”指的是秋天特有的色彩,而“满林皋”则表明这些色彩覆盖了整个林地,给人一种深深的秋意。
  • 入夹江流怒:表达了江水流势的凶猛。这里的“入夹江”指的是江流进入两岸夹峙的地方,而“流怒”则形容了江水的愤怒和激烈。
  • 维舟月影高:描写了船只停泊在月光下的场景。这里的“维舟”指的是船只停靠,而“月影高”则描绘了月光洒在船上,形成了高高的光影。
  • 蘋分鱼避艇:描述了鱼儿为了避开水面上的波动而躲避小船的情景。这里的“蘋分”指的是水面被风吹动形成的波纹,而“鱼避艇”则描绘了鱼儿为了避免受到惊吓而躲开小船。
  • 岸侧柳横篙:描绘了岸边的柳树斜倚着船边的篙杆。这里的“岸侧”指的是岸边的位置,而“柳横篙”则描绘了柳树倾斜的姿态,与船边的篙杆相映成趣。
  • 取次开行箧:表示随意整理或打开行囊。这里的“取次”指的是随意的行为,而“开行箧”则可能是指整理行囊或者取出所需物品的行动。
  • 新飙上缊袍:描述了一股清新的风拂过身上的衣物。这里的“新飙”指的是新鲜的风气或者风,而“上缊袍”则描绘了这股清新的风轻轻吹过衣襟,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1. 作者简介:彭孙贻(1504~1566),字仲谋,号眉山;别号青玉、天台樵客,明末清初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是著名学者郑善夫的弟子。彭孙贻一生著作丰富,尤以散文著称,其文辞流畅,风格独特,被誉为“明末清初第一流之作家”。

彭孙贻的《江行杂感五首 其五》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还通过深刻的情感表达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及时代的深刻感悟。这首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的见证,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