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庐书所见

西山江之滨,包裹四百里。
冈峦支脉分,错出斗俶诡。
高者插天霄,腾翼鹏鸾似。
稍伏奔虎象,忽蹙蛇龙起。
吾家所结庐,厥卜萧峰趾。
徐迤为平原,陇陌映锦绮。
村舍可相望,烟火略栉比。
奈何托膏腴,而不自经纪。
山有濯濯姿,圳涸涓涓水。
杳莽畴亩间,豺兽迹填委。
博塞以嬉游,盖多情农矣。
妇妪弃纺织,不握丝与枲。
衣襦决臂肘,垢虱冒愧耻。
小儿益无艺,颠倒踏泥滓。
朝探雉鹊鷇,暮拾猪牛矢。
日缚一束薪,那救中肠馁。
闲窥其室间,圈厕偪床笫。
齑瓮倒瓦盆,羹糁冷甗锜。
膻风煽溷浊,嗟汝毕老死。
先公滋悯焉,日有说于此。
堧地垦榛芜,尽付勤耒耜。
杂植桑竹茶,薯芋杉楩梓。
禁约彼盗采,稠叠奖生理。
科条稍区列,一瞑悼天只。
至今连颦呻,未遂脱疮痏。
曛暮邻翁来,感叹既有以。
指画松楸间,首顑口亦哆。
低摧纵语翁,营魄犹寻咫。
夙昔所施设,蔑不究本始。
况当圣政初,万情费量揣。
拨乱加绸缪,孤蹈摆誉毁。
造次省民艰,若疾痛在体。
引绳喻仁术,鳞爪一毛耳。
翁复扶杖言,此乡竟何恃。
昨岁备枯旱,今岁困渺弥。
昨旦急箕敛,今旦刮骨髓。
侧闻苛告身,输缗颡有泚。
又闻款议成,纠取充赇贿。
官家至是邪,琐眉挂牙齿。
翁退背灯坐,泪堕不可止。
民有智力德,昊穹锡厥美。
振厉掖进之,所由奠基址。
列邦用图存,群治抉症痞。
雄强非偶然,富教耀历史。
孰尸化育权,坐令侪犬豕。
一沤知滔天,一尘测㟪蠝。
抚一蚁蛭区,以验俗根柢。
卤莽极陵夷,种族且斁圮。
天道劣者败,中夜起拊髀。
体国始经野,歌以俟君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峥庐书所见》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三立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对西山江之滨的自然景观和当地人民生活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个被时代变迁所影响的小村庄的缩影,以及作者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西山江之滨,包裹四百里。冈峦支脉分,错出斗俶诡。高者插天霄,腾翼鹏鸾似。稍伏奔虎象,忽蹙蛇龙起。吾家所结庐,厥卜萧峰趾。徐迤为平原,陇陌映锦绮。村舍可相望,烟火略栉比。奈何托膏腴,而不自经纪。山有濯濯姿,圳涸涓涓水。杳莽畴亩间,豺兽迹填委。博塞以嬉游,盖多情农矣。妇妪弃纺织,不握丝与枲。衣襦决臂肘,垢虱冒愧耻。小儿益无艺,颠倒蹋泥滓。朝探雉鹊鷇,暮拾猪牛矢。日缚一束薪,那救中肠馁。閒窥其室间,圈厕偪床笫。齑瓮倒瓦盆,羹糁冷甗锜。膻风煽溷浊,嗟汝毕老死。先公滋悯焉,日有说于此。堧地垦榛芜,尽付勤耒耜。杂植桑竹茶,薯芋杉楩梓。禁约彼盗采,稠叠奖生理。科条稍区列,一瞑悼天只。至今连嚬呻,未遂脱疮痏。
  2. 主题内容
  • 自然景观:诗中描述了西山江之滨的自然风貌,从山的高大到河流的曲折,再到田野中的小径和村落的炊烟,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 社会现实:通过描绘农民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落后。诗人观察到农民在恶劣的环境中仍坚持劳作,但因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未得到改善。
  • 历史感慨: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先人的同情和对历史的反思。他看到家族曾经拥有的土地如今荒芜不堪,不禁感到悲伤。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诗中使用了丰富的形容词和比喻,如“腾翼鹏鸾似”、“堧地垦榛芜”,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和乡村的景色。
  • 语言精炼:虽然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批评,但语言却非常精炼和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 情感深厚: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社会的忧虑在他的诗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陈三立在戊戌(1898)政变后离开了官场,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在那里,他度过了晚年,并继续从事文学创作。这段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思考。
  • 时代背景:清朝末年,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时期。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不仅是对家乡的描述,更是对整个时代的感慨和反思。
  1. 文化价值
  • 文学地位:《峥庐书所见》作为陈三立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为后来的诗人和文学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 历史研究: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况。这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文化传承:这首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和人文的尊重与爱护,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传播,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峥庐书所见》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陈三立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那个时代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