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庐雨坐

昨夜千山明月寒,晨起一椽过疏雨。
墙头绿竹青松林,犹觉风吟落虫语。
邻舍炊烟鸡犬乡,邻舍竖子镵柄长。
高楼了了读书眼,死生独坐涕淋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峥庐雨坐》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三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峥庐雨坐》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近代的多次重要历史事件,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这些历史背景为陈三立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他不仅是一个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和教育家,曾参与湖南的维新运动,并因支持新政而受到牵连,最终被罢官移居至江西南昌西山的“峥庐”。在峥庐期间,陈三立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峥庐雨坐》便是其中之一。

陈三立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思想激荡。通过分析其诗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变革和社会动荡。

《峥庐雨坐》作为陈三立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也反映了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底蕴。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也在文化传承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