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庐述哀诗五首 其三

墙竹十数竿,杂桃李杏梅。
牡丹红踯躅,胥父所手栽。
池莲夏可花,棠梨烂漫开。
父在琉璃窗,颏唾自徘徊。
有时群松影,倒翠连古槐。
二鹤毰毸舞,鸣雉漫惊猜。
其一羽化去,瘗之黄土堆。
父为书冢碣,为诗吊蒿莱。
天乎兆不祥,微鸟生祸胎。
怆悢昨日事,万恨谁能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峥庐述哀诗五首 墙竹十数竿》是清代文学家陈三立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及背景
  • 作者介绍:陈三立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学者和书法家,其作品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族未来的忧虑。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有现代感。
  • 诗歌背景:这首诗写于陈三立晚年,当时中国正经历着动荡的社会变革和外敌入侵的双重压力。此诗可能是在哀悼逝去的亲人或表达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与忧思。
  1. 诗词原文
    墙竹十数竿,杂桃李杏梅。牡丹红踯躅,胥父所手栽。池莲夏可花,棠梨烂漫开。父在琉璃窗,颏唾自徘徊。有时群松影,倒翠连古槐。二鹤毸毸舞,鸣雉漫惊猜。其一羽化去,瘗之黄土堆。父为书冢碣,为诗吊蒿莱。

  2. 诗词解析

  • 墙竹:指种植在院墙边的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 桃李杏梅:通常用来比喻春天的美好景象,也暗含生机勃勃之意。
  • 牡丹红踯躅:牡丹象征富贵,而踯躅则是红色的,此处可能指色彩鲜艳的花木,代表着国家的繁华与美丽。
  • 胥父:指的是陈三立的父亲或长辈,这里用“胥父”来尊称,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 池塘莲花:莲荷寓意清白高洁,也常用来象征纯洁的友谊和美好的情感。
  • 棠梨烂漫开:棠梨(即海棠)是春天的象征,烂漫则形容盛开的状态,这里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也寓意着生命的繁荣与国家的复兴。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墙竹十数竿》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富含深厚的文化意涵,竹象征着坚韧不拔的意志,桃花李杏梅代表春天的到来,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 抒情手法: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语言风格:诗句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国家的热爱。
  1. 历史价值和影响
  • 历史价值:作为清末诗人的作品,《墙竹十数竿》记录了那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人心态,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 文学影响:陈三立的这首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读者评价
  • 文学批评:有评论认为陈三立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一个时代的人文情怀与社会风貌。
  • 读者反响:许多读者对这首诗表示赞赏,认为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能够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

《墙竹十数竿》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承载着历史记忆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它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