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邹沅帆武昌书感赋

嗟君横舍冷如水,寄食看人行老矣。
乃敢张目论世事,弄笔渍泪洒此纸。
洞庭东流江拍天,鳣鲔昼徙蛟龙渊。
螳螂黄雀皆眼前,李代桃僵亦可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得邹沅帆武昌书感赋》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三立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生平背景:

  1. 作者简介
  •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他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他是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曾任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
  1. 诗歌原文
    嗟君横舍冷如水,寄食看人行老矣。乃敢张目论世事,弄笔渍泪洒此纸。洞庭东流江拍天,鳣鲔昼徙蛟龙渊。螳螂黄雀皆眼前,李代桃僵亦可怜。

  2. 诗歌赏析

  • 主题探讨:诗中主要表达了对友人境遇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关注。通过对比朋友的生活状态和国家的命运,诗人展示了深刻的思考和忧虑。
  • 艺术手法:诗人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如“洞庭东流”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不安,“鳣鲔昼徙”则暗示了社会变革的艰难。
  • 情感表达:诗中的“嗟君”、“乃敢”等词汇,传达了诗人对朋友困境的深切同情及自己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

《得邹沅帆武昌书感赋》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感慨和社会现实的诗歌,也是研究陈三立文学成就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陈三立的文学风格及其历史背景下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