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望绝句 其三

城中故人鸡黍约,拄颊看云虱岩壑。
客星不见雨横天,使我孤吟向寥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楼望绝句》是一首由清末近现代初著名诗人陈三立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他是清朝晚期的重要诗人,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并在戊戌变法期间积极参与维新运动。
  1. 诗歌原文及鉴赏
  • 首联:“江光上卷海云粗,弄影浮鸦看欲无。” 这句诗描绘了江边的景色,阳光照耀下,海水波涛翻滚,天空中云彩浓密,仿佛在海浪中舞动。远处,一只孤雁的影子在水面上摇曳,似乎随时都要消失在水面之下。
  • 颔联:“金碧楼台隔疏雨,琴心铃语共模糊。” 这里描写了一座座金碧辉煌的楼台,在细雨中若隐若现,仿佛是另一个世界。同时,琴声和铃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 颈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是对春天最生动的描绘,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欢快地歌唱,一行白鹭则直冲云霄,象征着自由与高远。
  • 尾联:“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句话通过窗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窗外是连绵不断的西岭雪山,而门外则是停泊在岸边的一艘来自东吴(即今天的江苏苏州)的船只,象征着距离和时间的流逝。
  1. 主题分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美景的赞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大自然的美,也有人文情怀的抒发。
  1. 历史影响
  • 杜甫的《绝句(其三)》被认为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名篇之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卓越的诗歌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文化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诗人离开国都长安遥远的蜀地,时间是鸟语花香的春季。这一时期,正是诗人心情舒畅、心境开阔的时候,因此他能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 创作手法
  • 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唐诗风格,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场景之中。

《楼望绝句 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春天美景的诗歌,更是诗人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世界。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清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