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士而还又一奇,嵯峨萧瑟欲兼之。
可怜相国闲无累,想得承平下直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醇士而还又一奇,嵯峨萧瑟欲兼之。
可怜相国闲无累,想得承平下直时。
《江上为司船人卢经历题张文达画幅 其二》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作。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张文达所画的江景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江上的风光、船只、人物和周围的环境刻画得栩栩如生。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江水碧于天,清流激石下。
渔舟轻如叶,风帆远过山。
岸芷汀兰茂,江边多新绿。
行云去不留,春色满江湖。
在这首诗中,苏轼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的语言来描绘江上的景色。他将江水与天空相比,认为江水的颜色比天空还要清澈,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他描述了渔民的小舟轻轻飘动,像树叶一样轻盈,以及风帆在远方山峦间远去的景象。这些细节都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诗中的“岸芷汀兰茂”和“江边多新绿”等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春天来临,江边的草木茂盛,生机盎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春天的美景似乎也会渐渐消失。这种对于时间和生命短暂的感叹,使得这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