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调伯韬

毡车怀刺适谁门,了却斜阳禾稻村。
鬓外楼台花末冷,梦中衢巷屐犹喧。
鸦啼历历前朝事,驴过垂垂九死魂。
遮莫人间觅朝食,细君知有复裈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用前韵调伯韬》并不是文学作品实际上,《再用前韵调伯韬》是清末诗人陈三立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毡车怀刺适谁门,了却斜阳禾稻村。鬓外楼台花末冷,梦中衢巷屐犹喧。鸦啼历历前朝事,驴过垂垂九死魂。遮莫人间觅朝食,细君知有复裈存。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他是晚清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为“维新四公子”。陈三立在光绪年间曾参与维新变法运动,并在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诗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用前韵调伯韬》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在戊戌(1898)政变后被革职,随后移居江西南昌西山峥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的“毡车”和“斜阳”等意象,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时代的沧桑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成就。

虽然陈三立是著名的文学家,但他创作的《再用前韵调伯韬》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部具有特定历史背景和政治意义的诗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