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王家渡

五日舟移三十里,放歌纵酒笑谁同。
江头恶浪犹能舞,篷背寒云自作丛。
恕我窥探鸡犬岸,关人寤寐马牛风。
喧喧千舸开网令,何处苔矶立钓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泊王家渡》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三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与内心世界的感慨

这首诗作的创作背景是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陈三立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贬至江西南昌西山峥庐,远离了政治中心,他的诗歌创作也多反映了这种孤独与反思。其次,这首诗通过描绘舟行途中的景象和心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诗中的“江头恶浪犹能舞”一句,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变化,而“篷背寒云自作丛”则形象地描绘出天气变幻无常的情景,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从诗歌的主题来看,《泊王家渡》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历史以及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的“恕我窥探鸡犬岸,关人寤寐马牛风”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间冷暖、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喧喧千舸开网令,何处苔矶立钓翁”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即使在动荡的时代中,仍有一些人保持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泊王家渡》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韵律和谐,语言简练。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例如,“五日舟移三十里,放歌纵酒笑谁同”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体验。此外,诗中的意象选择也十分巧妙,如“江头恶浪”和“篷背寒云”等,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和立体。

《泊王家渡》是陈三立晚期作品中的佳作,不仅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更深刻地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是了解清末社会变革和文人心态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