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南伯韬皆有见和遣兴之作掇此酬之

何人大嚼过屠门,为指初霜梅柳村。
天放湖山兼晚色,陆沈怀抱有孤喧。
居夷莫问乘桴事,掌梦难招负石魂。
赢得风流说江左,新亭明灭谢墩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三立是近现代诗人,而非文学作品《宾南伯韬皆有见和遣兴之作掇此酬之》的作者。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陈三立所作。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他是清末民初的维新派人士,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并称为“维新四公子”。他曾任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并在光绪年间中进士后担任官吏部主事。陈三立的文学成就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诗歌创作中,其中《宾南伯韬皆有见和遣兴之作掇此酬之》是其代表作之一。

在这首诗中,陈三立以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的前两句“何人大嚼过屠门,为指初霜梅柳村”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接下来的“天放湖山兼晚色,陆沈怀抱有孤喧”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环境的和谐对比,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蕴含了对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思,是陈三立诗歌创作的佳作。

《宾南伯韬皆有见和遣兴之作掇此酬之》是陈三立的一首重要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陈三立的诗歌风格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