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樵舍为明宁藩娄妃殉节处

樵舍风光聊可攀,沈沈津鼓吏临关。
至今涸鲋容泥滓,祇有轻鸥自往还。
终古英灵笑乡井,片时安稳看江山。
胸中作恶万端过,为借春云照鬓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樵舍为明宁藩娄妃殉节处》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三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解读:

  1. 诗歌作者
  • 陈三立(1859-1940)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诗人,还是清朝的进士,曾任官吏部主事等职。在戊戌变法期间,他积极参与维新运动,与多位维新志士如谭嗣同、梁启超等人保持密切联系。
  1. 诗歌背景
  • 《过樵舍为明宁藩娄妃殉节处》是陈三立对历史事件的回应。在16世纪中叶,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三日,宸濠举兵造反,杀死都御史孙遂、按察副使许逵,自称皇帝,改元顺德。在此期间,娄妃作为明宁藩的一员,听闻此事后深感忧虑,她试图规劝宸濠不要叛乱,但遭到拒绝。宸濠得知后对她更加忌惮,从此不再敢言。
  1. 诗歌内容
  • 诗中的“至今涸鲋容泥滓,祇有轻鸥自往还”表达了诗人对娄妃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其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这句话通过比喻,描绘了娄妃如同被困住的鲫鱼,只能在泥滓中挣扎,而只有轻快的鸥鸟能够自由飞翔。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是对娄妃这位英勇女性的象征性赞美。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还能从中汲取到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