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绿亭咏藤

眼中仍有物,离纚小亭边。
叶众烟初暖,花疏月与悬。
扫除愁未忍,行坐怪相牵。
历历攀霄汉,还同汝可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跻绿亭咏藤》是一首出自近现代著名诗人陈三立的作品。《跻绿亭咏藤》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情描绘,也展现了其在动荡时代背景下的忧国忧民的情感。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陈三立的时代:在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的背景下,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
  • 陈三立的个人经历:陈三立是一位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诗人,他在那个时代经历了许多政治变迁和社会动荡,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
  1. 诗歌全文
  • 诗句原文:眼中仍有物,离纚小亭边。叶众烟初暖,花疏月与悬。扫除愁未忍,行坐怪相牵。
  • 诗意解析:首句“眼中仍有物”,表达了即使在看似平静的环境里,诗人心中仍有不安定的因素。次句“离纚小亭边”则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小亭子旁的场景,透露出一种孤独与寂寞感。接下来的诗句“叶众烟初暖,花疏月与悬”通过描写植物和自然景色,传达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结尾两句“扫除愁未忍,行坐怪相牵”,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尽管努力摆脱忧愁,但似乎总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这首诗中的意象丰富,如“叶众烟初暖”中的“烟”和“叶”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温暖的感觉,而“花疏月与悬”则描绘了一幅夜晚花影摇曳,月亮高悬的画面。这些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 语言风格:陈三立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每一句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既有画面感,又不失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直抵人心,引发读者的共鸣。

《跻绿亭咏藤》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古诗,更是一面反映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的镜子。它通过简洁的文字,深刻地展示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也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窗口。

相关推荐